【為什麼孩子在家會動手打人,在學校卻溫文秀氣??】
「... 當大人失去了該有的高度,開始以討好的姿態來對待孩子,孩子可能就會慢慢騎到大人頭上。但這樣的姿態不利於教養孩子,簡單來講大人可以「柔軟」,但不要「討好」。所以同理孩子時,要用尊重自己、尊重孩子的姿態來與孩子溝通,就比較不容易出問題。」- 羅寶鴻
羅老師您好:
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,只能求助於您!
我小孩現在四歲,去年八月上小班之前,就會有攻擊家裡人的問題,打人抓人捏人,主要是攻擊照顧者(媽媽外婆),有時也會攻擊爸爸。
有時候發生在制止他做某件事的時候,有時候是一不順他意的時候,但有時連在他不小心跌倒的時候溫柔跟他說”小心喔”,他也一陣打 。
然後一直說不喜歡媽媽/外婆,不要媽媽/外婆。但如果媽媽真的不陪他玩,外婆不在家,卻又表現出非常想念我們的狀況,所以知道他其實是在故意說狠話。
我們學著之前看到老師的建議,先制止攻擊行為 (我是抓住他的手),然後先試著同理他(譬如跟他說,知道他因為XX生氣)
但發現從第一步制止他,他就更生氣,攻擊更嚴重。
後來是先離開現場,但他也會崩潰暴哭追上來打。
因為他下手很重,被攻擊的我,有時候實在也沒辦法再好好的跟他說。但如果我生氣,他會更無法安靜下來。
如果是外婆被攻擊,她會一直說”好~外婆愛你”,似乎穩定會快一些。
可是今天很可怕 他居然對外婆說出”要殺了婆婆”這種話
非常讓人驚嚇(可能平常爸爸會說殺蚊子殺蟑螂)
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!!
是不是就算被他打,乾脆也先忍耐下來,不抓住他的手,不斷先同理他安撫他,事後再說?
在學校他完全不會攻擊人,反而是曾被別的小朋友捏過,老師說他在學校算秀氣文靜的,也都很聽老師的話,上課也會乖乖坐著,怎麼在家完全不同….
四歲生日前,曾有段時間都沒攻擊人,因為我們答應他如果都不攻擊人,就給他兩個生日禮物。他也真的做到了,感覺他是可以控制自己啊。可是拿到禮物之後,又故態復萌,而且更加嚴重。現在一點不順他意,反射動作就是攻擊人…。感覺他只要情緒一上來,他反射性就是攻擊了,不管是肢體還是言語。
我們家是不體罰的,他冷靜後跟他講,他也好像知道不能這樣。問他為什麼打人,他說他控制不了。可是每天每天都這樣,照顧者真的心很累,想請老師指引我們一條路,非常感謝。
……………
(羅老師回覆)
你好我是羅老師。
我想確認,孩子在學校會打人嗎?
在學校會容易暴怒地發洩情緒嗎?
…………..
(媽媽回覆:)
完全不會打人或動手動腳,老師覺得他是秀氣的孩子,而且他都很聽老師的話。但孩子有說,他的一個同班小女生,有說他怎麼這麼愛生氣。我猜,他可能有嘴巴說生氣跟跺腳(曾從監視器看到他跺腳甩手)
我有看了老師之前有一個影片“四歲小孩打人但提醒也沒用”,覺得好像跟他的狀況有像。我們家中大人反省,我們可能太多制止他(從小比較保護怕他受傷)、限制他的話語。所以變成只要說一句話(即使我們覺得不是負面的),他也反應很大。
目前他的狀況是,好像動手、說“不要媽媽,不喜歡媽媽,不想再看到媽媽”(但其實超黏我),變成“反射性”表現了,好苦惱還有辦法矯正過來嗎?
像昨天,原本好好的,不小心打翻自己喜歡的零食,他哭著跑來跟我說,我正要安慰他,他就不受控了,一直抓我。我試圖抱他,然後跟他說,媽媽知道你打翻了覺得很傷心捨不得也很生氣,說媽媽再買,他完全沒辦法停止下來,一直抓,還把我的臉抓傷,一直哭。我只好暫時先遠離他。他哭鬧很久,直到外婆找出一包新的他才冷靜下來。
他這樣動手哭鬧,我自己都沒辦法一直好聲好奇,也會覺得煩躁。教養好難QQ。請老師能給我建議。謝謝您!
………….
(羅老師回覆)
謝謝媽媽的資訊。
同樣的孩子,在學校就會溫文儒雅,但在家就會動手動腳,看來這不是孩子先天發展上的問題,而是後天家裡大人跟他互動時,長期養成的問題。
一般來講孩子在家裡會打大人,通常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在這環境裡肆意地宣洩情緒,並能以不尊重別人的方式來發洩。在學校不會有這種情形,代表孩子知道誰可以這樣對待、誰是不可以的。
人類與生俱來有著探索環境、適應環境、挑戰環境、與征服環境的人類傾向,藉由環境來昇華自己的心靈。有些人會藉由征服外在環境,來尋求內心的價值感,有些人則會藉由與環境和諧共存,征服自己內心欲望來尋求價值感。前者稱為梟雄,後者成為聖人。
在年幼的此刻,孩子需要有人引導才會往正確的方向,所以環境裡的成人很重要。目前你孩子知道這種行為不對(在學校不會這樣),但仍重複以打人的方式來對待家裡大人,我想與其說這是孩子的問題,不如說這是大人無意中造成的。
當他覺得用這種方式在家裡宣洩情緒是安全的,大人都會對他「好聲好氣」,他就會繼續著這種行為,並體驗其中的滿足感。
但這樣發展下去,確實非孩子之福。當一個社會公民不尊重社會法令,肆意做出傷害別人的事,他的自由就會被剝奪,受到制裁。同樣的,當孩子持續做出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,大人也應該要給孩子面對一些該有的後果,才能讓他從經驗裡學習,慢慢限制自己的行為。
到這裡,已經不能只用「好聲好氣」來對他說了。大人應該在當下用堅定、強硬的方式來告訴他「你不可以打我!」才是合理的方式。明確地讓他知道,孩子你的行為已經惹惱我了,我也會生氣!你不想這樣對你,你也不要這樣對我!
在當下大人也要保護自己,或以和善且堅定的方式制止孩子繼續攻擊,不能讓孩子繼續攻擊你、或破壞環境。有必要時,大人可以與孩子保持一點距離。
跟孩子說他可以生氣,但是不能打人。若他控制不住,請到他自己的「積極暫停區」,做一些之前有跟媽媽討論過,可以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事情。在彼此有情緒的時候,不要討論(這時候討論往往都沒有好效果)。
在我的書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第二章,有詳細說明如何跟孩子「事前約定、兩個選擇、事後討論」,以及如何與孩子設置「積極暫停區」,媽媽可以參考裡面的方法來給予孩子規範。或者,媽媽上網搜尋這些關鍵字(加上「羅寶鴻」),我相信也會找到很多我寫過的相關文章。
最後想到一件事想跟你說,或許可以幫助到你:
在成長中的孩子常有許多犯錯,會被我們提醒。被提醒或被規範的當下,孩子會有情緒是一定的。我們在當下同理孩子,也沒有問題。
但當大人失去了該有的高度,開始以討好的姿態來對待孩子,孩子很可能就會慢慢騎到大人頭上。但這樣的姿態不利於教養孩子,簡單來講大人可以「柔軟」,但不要「討好」。所以同理孩子時,要用尊重自己、尊重孩子的姿態來跟孩子溝通,就比較不出問題。
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他困擾的事呢?這也是媽媽可以詢問他的。
希望以上的建議幫助到您。
祝福。
……………..
(媽媽回覆:)
非常謝謝羅老師的詳細回覆。每次看老師您的分析,都覺得老師點出了癥結點,讓我看到自己教養上的盲點。並且您的文字總讓我內心感到安慰與平靜。
我會再反覆看您的書,練習與孩子溝通以及給予規範。希望孩子跟我自己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,情緒穩定下來。
再次感謝您。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更多安定教養學請看:https://cplink.co/yab6nz9d